找到相关内容57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物理说法

    体悟写下来,呈给他看,大弟子神秀呈了一首偈:   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   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   惠能听了神秀的偈子,知道神秀尚未体悟“空性”。于是念了一首偈,因为他不识字,故由他人代为写在墙壁上。偈子如下:  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   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。   从这个偈子,五祖知道惠能完全体悟心灵的“空性”,但是还...

    梁乃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644512.html
  • 苏轼禅诗表现的艺术风格

    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。”和《楞严经》表现了外物不扰于心,以静心观照万物的接物之道,以及曹洞宗的四照用思想。  建中靖国元年1101,苏轼北归时经虔州写《次韵江晦叔二首》其二:  钟鼓江南岸,归来梦...篇》说,天地在积水中,九州也在大瀛海中,中国也不过如茫茫太仓中的一粒米而已,即天地、九州、中国皆同一体,本无差别。不用计较身在何处,不都是同一体吗表现了脱离忧虑,旷达乐观的感慨。这也就是表现佛教所说...

    韩 朴永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544562.html
  • 坛经的思想特质--无

    雏形。按行由品,五祖门下神秀与慧能各作一偈,以显示自家的开悟境界。神秀的偈是:   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境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  (348b)   慧能的偈是:   菩提本无树,明境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?  (idem)   我们在另一文(注18)中已提过,神秀的偈显示出作者把心体看成是一清净如明镜的主体性,且把它置定在一个超越的位置,因而造成心体与万法、超越与经验分成两截的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845354.html
  • 朱熹理学与佛学之交涉

    佛,顿悟见性”八字来概括,则“心”或“性”的究极本性都是“空”,惠能倡云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。”[注三十一]但是,六祖慧能肯定人人皆有佛性、真我,亦即自在解脱者。佛性原为...“圣人未尝言理-,多只言分殊。盖能于分殊中,事事物物,头头项项,理会得其当然,然后方知理本一贯。不知万殊各有一理,而徒言理一,不知理一在何处?”[注五十五]在理一分殊的形上总原理下,朱子主张格物致知的...

    曾春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545396.html
  • 禅的诡论和逻辑

    我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。   (11)得即是失。   (12)执著于此,远离于此。   (13)勿言生,勿言无生。   (14)万法归于一,一归何处?   (15)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。   (16)空手把锄头,步行骑水牛;人在桥上走,桥流水不流。   (17)青州马吃草,益州羊儿肥。不用去找好大夫,你应去炙猪的左手。   (18)当我说不是时,并不必然...

    成中英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5845593.html
  • 游戏三昧:禅的美学情调

    禅的本质。这两点是: 一、慧能因口诵了一首偈而得弘忍的印可。这首偈是: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 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(注5)? 二、慧能夜半闻弘忍讲...的“无一物”性,显示心不能被当作一物事或对象来处理,安置在一个与世间隔离开来的位置;它不停地在发挥作用,不停地以其光明灵觉去照耀万法;由于它是光明灵觉,故不会被世俗的染污因素影响,不会“尘埃”。故心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1145621.html
  • 冲邈上人翠微山居诗研究

    何等超脱的本领?尘字在六能慧能的偈中是“本来无一物, 何处尘埃”,境界自然超绝,红尘中的色声香味触法,也 称为六尘,由六根对六尘的感触,才有苦乐的感受,然后有 ...逝者如斯,何处不可证佛性本空呢? (六) 大体老来欲觅人间物,须向红尘问世人,莫怪山僧无扫 ...

    黄永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645965.html
  • 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

    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就是对这里所涉及的“空-无”关系的一个最基本论述。[42] 四、作为“基本情绪”的“烦”(Sorge)与作为“心所”的“烦”(klesa)   我们在这里回到“空”的第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546600.html
  • 论禅之不可言说---从体悟性思维视栏位的解读

    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,世界原本是干干净净的;看人则如黄檗所言:“不起一切心,诸缘尽不生,即此身心是自由人”,人原本也应该是自由自在的;看那所发生的万万千千事更是:“语默动静,一切...就是经常回想最醉人的江南三月,融化到最缠绵的鸟语花香中去。   禅的体悟性思维的美,还常以三种境界表现出来。第一种境界是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”,体悟的是萧条茫茫中,苦寻苦觅,追问的是哪里才是真迹所在...

    刘家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546644.html
  • 三论宗之哲学方法

    宇宙观。三论宗的空观思想也引发禅宗大师惠能(638-713)道出:〞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: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?〞(50)。禅,尤其是南宗禅,在许多方面是三论哲学或空之逻辑的实践(51)。因而龙树在...

    郑学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447151.html